医疗律师年龄大的好吗
171人浏览
2025-09-16 07:34:53
共6个回答
相关推荐
更多-
医疗纠纷请律师一般多少钱 6个回答
-
医疗纠纷律师费用医院承担吗 6个回答
-
医疗纠纷官司律师怎样收费 2个回答
-
医疗纠纷调解律师抽成多少 2个回答
-
医疗事故代理律师怎么收费 2个回答
-
医疗事故致人死亡如何找律师 2个回答
最新问答
更多-
律师代理刑事案件分哪些阶段
2025-09-166个回答
-
刑事案件律师看了案卷可以和家属说情况吗
2025-09-166个回答
-
律师能在私企任职吗
2025-09-162个回答
-
律师事务所证书怎么办理
2025-09-162个回答
-
律师执业初期拓展业务的几点方法
2025-09-162个回答
-
第三人可以委托律师吗
2025-09-162个回答
-
当律师需要司法考试吗
2025-09-162个回答
-
债务纠纷请律师大概要多少钱
2025-09-162个回答
医疗律师年龄大的好处和不足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年龄大的医疗律师可能会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通过长期从事医疗法律领域的工作,他们可能已经处理过大量的医疗案件,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实践有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可能对医疗行业的运作和常见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年龄大的医疗律师可能具备更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他们可能与其他专业人士(如医生、医院管理层、保险公司代表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对于处理案件和获取相关信息往往是有益的。
年龄大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足。身体健康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限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可能会出现衰弱和其他健康问题,这可能影响到医疗律师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年龄大可能意味着思维和观念上的保守。在法律行业不断发展和演进的时代,保持对新法律法规和行业变革的了解非常重要。年龄大的医疗律师可能相对较难跟上这些变化,这可能对他们的执业产生影响。
年龄大的医疗律师有其优点和劣势。尽管经验丰富和人际网络广泛可能是他们的优势,但身体健康问题和相对保守的思维可能是他们的局限。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仍然是决定一个医疗律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年龄并不能单纯决定其能力和价值。
这几个专业的共同特点是,需要经验。
经验是难以标准化批量生产的,因此很有价值。
比如医生,为什么疑难杂症要去找老专家,因为这个病症太罕见,放到医学院的教材里意义不大,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去学最通用最普遍
的东西。
而老专家在多年行医中,看过无数患者,即使是罕见病,他也会见过,留下相应经验。
我一个同学,大学入学体检,是个老大夫,测心肺功能时,听了几下,然后就直接换到另一侧去听
了。 这学生就挺惊讶,他是镜像人,器官位置和常人是反的,一般的年轻医生,听半天,然后会怀疑听
诊器坏了,直到他告诉医生自己是镜像人。
而老大夫应该是见过这个情况,左边听不到,赶紧换右边,而不是怀疑听诊器坏了。
听诊器并不容易坏,这应该也是老大夫听了几十年后,总结的经验。记得当年我们上法学院的时候,刑法学试卷考了一个非常冷门、生僻的罪名,大家普遍没有答出
来。
有些同学不满,抱怨教授们出的卷子太偏。因为大家考前复习的时候,都只复习了重点罪名,也就
是那些常见的罪名,对不常见的罪名,没有过多关注。一、大家默认考试不会考。结果这次考试就出乎
意料。
刑法教授可能也知道这个问题,还专门在课堂上做了解释。
他说,等你们以后成了法官、检察官、律师,你们就会知道,犯罪分子,不会专门挑你们熟悉的重
点罪名犯事。同学们因此哑口无言。教授的话也有道理,在法学院课堂上,大家学的都是重点罪名、重点法律条款,非重点罪名、条款
一带而过,但是到了实务中,犯罪分子不会专门挑重点罪名犯事,当事人也不会挑重点法条作为维
权依据来请律师,作为法律职业人士,必须对每一个罪名都有所了解,否则无法在第一时间作出判
断。随着实务经验的增长,资深的法律职业人士,他对法条、法律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不
是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初出茅庐的人能比的了。
他们掌握的很多法条和法律知识,在法学院课堂上不会教,但是在实务中却经常用。这就是他们与
初出茅庐的同行相比的优势。
在法律行业厮混很久的人都知道,我们国家有两套法律,一套是白纸黑字的,一套是藏匿于
实践中的。这两套法律都在起作用,初出茅庐的人,往往只学到了前者,而没有学会后者。而老律
师,则两者皆通。
这也是所谓的律师等传统职业越老越吃香。二、我以前听说过一个笑话。
某律所招个司机,月薪三千,招很久都招不到人。后来改招律师助理,月薪一千,需要有驾照,乌泱泱来一群人。
这就是原因啊。
招医师助理,不要求助理证,大专学历勤恳好学即可,总得给人开个五千朝上的薪水。
你看影像科招技师都月薪上万的。
招规培生,月薪三四千外面排队去。
我听过教师吐槽,早上7点就要到学校,有课上课无课坐班,晚上还有晚自习。
学生高中三年,他觉得自己高中三十年,不想干了。
说完还是玩命干,别问,问就是熬,熬到高级教师直接养老。
我说高级教师凭什么养老啊,他说看你能耐,真的有本事可以跳槽,人脉广往上升,想继续带学生
也可以带。
但可以凭资历,拒绝代课,拒绝当班主任,反正工资摆在那里了,少带点课也不影
响。
越老越吃香,因为有年轻人在吃翔啊。
吃翔的年轻人越多,老了就越吃香。
等你老的时候,有没有这么多年轻人来吃翔,我可不保证啊。还有的职业是大起大落的,受政策影响比较明显。比如说信托行业,在资管新规出来前,做通道赚
得飞起;再比如券商,牛市 熊市的差异是很大的。这种行业是很看时运的。三、而像是律师这种行业,它的曲线是平缓上升的。除去一些红圈所,这个行业的收入起点是很低的,但是这个赛道是符合巴菲特 “滚雪球”理论的,它的赛道足够长,复利效应十分明显。经验、人
脉、影响力与执业年限是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律师行业是无法大富大贵
的,但是它胜在稳步增长。而“越老越吃香”的说法,正是对其职业路径通俗化的描述。客观的说,人这个物种,随着年龄上升导致的精力体力下降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的从
技术层面来讲的话。肯定是壮年时期是职业黄金期,此时经验也有足够的积累,同时体力精力都还
没有太过于明显的下降。对于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工作都还能承受的住。四、但是人这个东西吧...就是喜欢论资排辈,前面的为难后面的。比如上世纪70-90年代的时候,医疗资
源极度紧缺。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之后,到了医院立马就把你拉上手术台了看一台,跟一台,做
一台,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常事。还规培轮转?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那时候的那帮人正是现在各大
医院里的开宗立派那批人。这帮人就是这么摸着过来的,22岁毕业,30岁就是科里顶梁柱,40岁就
是专家了,然后就一路这么专家下来了。
教师这个行业也差不多,50往上的教师,更本就没那个精力认认真真的带一两个班了。所以那些成
名的教师,要不就是上上电视,做些不咸不淡的讲座。或者带一个学校的重点班,这种学生自己本
来就能学会,而且不当班主任。技术性行业是不可能存在越老越吃香的。只有金融那种依托人脉资源的才有年龄优势。我看之前有人提到有的老医生看过很多罕见的病例,所以比年轻的医生有经验。事实是,老医
生根本跟不上医疗知识的更新速度,甚至很多老医生的用药习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而且那种一年
都不一定能见到一次的病例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病人个体的差异完全就抵消到疾病的共同性
了。
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认识的人,来帮助我们找寻这样的律师,也可以通过网上查找的方式,来进行找寻。律师的职责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良好的辩护,能够为我们争取最大的利益,不管是什么纠纷,只要是案子,然后是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他们都是愿意帮助我们的,现在外面很多的律师事务所,都是很多优秀的律师团队,他们都是专业的人士,都有着专业的律师资格证书,每一个人的职责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每一个人所擅长的案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擅长婚姻方面的,有的人擅长财产分割方面的,有的人擅长刑事纠纷,有的人擅长医疗纠纷,所以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律师来帮助我们,就可以了。当我们找到了律师之后,应该跟律师提前进行沟通,将自己发生的具体情况,应该及时的告诉律师,并且是越详细越好,这样律师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有就是有相关的人证或者是物证是最好的,能提供的证据,应该及时的进行提供,这样我们的胜算也会增高,再有就是律师的费用问题,每一个律师事务所的费用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个费用问题,应该提前先谈好,先预付多少钱,然后案子结束后,应该付多少钱,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说好的。具体的费用,我们可以跟我们的代表律师进行详谈,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跟自己的律师签订一份合同,合同中应该说明款项的问题,还有就是双方的职责问题,我们负责提供证据,并且保证提供的证据是真实有效的,而律师应该负责,全力以赴的帮助我们,并且保证我们合同的保密性。
不高。根据查询律师的相关资料得知,医疗健康专业律师门槛不高。律师其实是个门槛较低的行业,不少其他行业混不下去的或者自我安慰觉得要实现人生抱负的,都转行做律师,觉得律师不仅仅高大上,而且收入高。
做医生好,医生坐着等客人来。
律师除非很出名,否则要自己到处找案件。因为人家去律师事务所,都是指定了某人接案件。或者律师事务所,案件不够,就要自己到处发掘案件,自己到处宣传自己,找客户,
而且律师事务所,生意不好就可以裁员。
医院没那么容易裁员。除非那个医生严重出错。否则是不可能裁员的。
医生还可以考级,考级后,依旧做同样事情,但是收入提升了。还有律师要到处跑来跑去,医生不需要到处跑。
因为律师要出门取证,或者拿资料,找证人帮忙。去某些部门,比如去拘留所问话取证必须要律师亲自去。
比如要跑一趟去谋小区看证据。去找某人问问话,笔录一下资料。
还有的是案件审理有地域限制。很多案件是原告迁就被告,在被告所在地法院处理,所以要出差办公。
有的原告全权受理给律师处理。
要执行对方资产,而某人物业资产在外地,也是要跑一趟,看看。
律师可以不跑,打电话问情况,问问资产出售了吗。出售多少钱。
但是这样变成好像不够专业。不够负责。影响自我形象。
医生不需要到处跑。
我个人认为医生更加好。
刚好我对医生和律师两个行业还算都比较熟悉(手动狗头)。我们家族除了我以外,基本只从事两个职业——工程师和医生。我们家族有各种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电气工程师、通讯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化工工程师……),也有各种医生(外科、内科、诊断科、营养科……)。作为两种专业人士,我们也经常用医生和律师来进行比较。其实如果对比两种职业的话,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医生好比是家猫,而律师就是野狗……
在中国的医疗体制下,绝大部分医生,特别是高级专家,都是就职于体制内。医生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并且单纯,你可以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专业领域,用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对医生来说,专业能力就是评价自身价值和体现自身价值最客观也是最直接的标准。只要你愿意,基本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医学的理论和临床之间联系密切,很多资深学术大牛,自己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法学嘛,我就不说什么了……法学教学和司法实践完全是两张皮)。
你不要看那些医生各种吐槽,其实他们已经是站在精英阶层的位置,同时通过从医,已经为二代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这才有机会让二代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相反,律师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我给律所新人培训时候,首先就说,律师行业是一个自由职业,这种自由首先就是喝西北风的自由。律师行业没有客观的评价体系和判断标准,律师的发展空间、业务收入、社会地位等,往往与专业能力不成正比关系。一个律师,基本上只有1/3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业务,而各种业务关系拓展往往占据了更多的时间。你有机会观察一下,会发现律所的大佬了,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向体制内靠拢,不管是做个两会代表,还是索性跳到体制内,都大有人在。
相对于医学来说,其实法学更容易入门一些。从路径依赖和耗散发展理论来说,我其实不太建议你直接转入法学领域——最简单的,你之前五年的医学院经历就成了沉默成本。
我倒是建议你可以做一个计划,先读完医学硕士,同时在此期间旁听法学院本科课程并争取通过司法考试(你目前应该还可以以非法本身份参考)。之后,如果你发现你确实热爱法学,并且愿意接受挑战,这个时候可以转行律师,同时发挥你的医学专业优势,做一个医疗领域内的专业律师。
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龚楠律师,以前是我同事,她就是在读完北医的本科以后才转到律师行业,依靠自己的专业背景,在医疗法律服务(包括医疗纠纷以及医学法律风险控制)方向做得风生水起。这种成功的路径你完全可以复制——要知道,越是专业领域,对于律师的要求越高,竞争越少,收益越大(反之,万金油律师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其实如果你愿意的话,还有一个脑洞更大的方案。你可能知道,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中国其实是允许从事法学教学的老师同时做兼职律师的。那么就有了一种选择:你可以在拿到医学硕士以后,找一个学校,从事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或者鉴定科学的学术研究,同时以教职身份申请兼职律师……
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中还充满各种偶然性,这也是人生的乐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