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律师那么少
119人浏览
2025-09-14 13:04:37
共7个回答
相关推荐
更多-
医疗律师费6000可以吗 7个回答
-
医疗律师费一般是几个点 7个回答
-
医疗纠纷官司律师怎样收费 2个回答
-
医疗纠纷调解律师抽成多少 2个回答
-
医疗事故代理律师怎么收费 2个回答
-
医疗事故致人死亡如何找律师 2个回答
最新问答
更多-
律师代理刑事案件分哪些阶段
2025-09-146个回答
-
刑事案件律师看了案卷可以和家属说情况吗
2025-09-146个回答
-
律师能在私企任职吗
2025-09-142个回答
-
律师事务所证书怎么办理
2025-09-142个回答
-
律师执业初期拓展业务的几点方法
2025-09-142个回答
-
第三人可以委托律师吗
2025-09-142个回答
-
当律师需要司法考试吗
2025-09-142个回答
-
债务纠纷请律师大概要多少钱
2025-09-142个回答
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认识的人,来帮助我们找寻这样的律师,也可以通过网上查找的方式,来进行找寻。律师的职责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良好的辩护,能够为我们争取最大的利益,不管是什么纠纷,只要是案子,然后是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他们都是愿意帮助我们的,现在外面很多的律师事务所,都是很多优秀的律师团队,他们都是专业的人士,都有着专业的律师资格证书,每一个人的职责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每一个人所擅长的案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擅长婚姻方面的,有的人擅长财产分割方面的,有的人擅长刑事纠纷,有的人擅长医疗纠纷,所以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律师来帮助我们,就可以了。当我们找到了律师之后,应该跟律师提前进行沟通,将自己发生的具体情况,应该及时的告诉律师,并且是越详细越好,这样律师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有就是有相关的人证或者是物证是最好的,能提供的证据,应该及时的进行提供,这样我们的胜算也会增高,再有就是律师的费用问题,每一个律师事务所的费用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个费用问题,应该提前先谈好,先预付多少钱,然后案子结束后,应该付多少钱,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说好的。具体的费用,我们可以跟我们的代表律师进行详谈,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跟自己的律师签订一份合同,合同中应该说明款项的问题,还有就是双方的职责问题,我们负责提供证据,并且保证提供的证据是真实有效的,而律师应该负责,全力以赴的帮助我们,并且保证我们合同的保密性。
医疗律师相对较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专业性要求高:医疗法律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医疗事故处理、医疗纠纷调解、医药行业监管等。医疗法律知识庞杂,既需要对法律法规有深入了解,又需要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医疗律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医疗法律事务处理常常涉及到各种复杂的专业术语,要求医疗律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语言能力。
2.培养时间较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律师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要取得法学学位需要四年以上的本科教育。之后,还需要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资格,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一年以上。而对于想成为医疗律师的律师,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医学相关知识,这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医疗律师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律师来说,培养时间更长。
3.需求相对较少:相对于其他常见的法律领域,医疗法律领域的需求相对较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虽然时有发生,但相对于整个法律市场来说,医疗法律事务的数量仍然较小。这也导致医疗律师的数量较少。
4.潜在风险较高:医疗律师处理的案件常常涉及到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这是一项风险相对较高的工作。在处理医疗案件时,医疗律师需要面对复杂的法律和医学问题,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和压力。这也导致了医疗律师数量的相对稀缺。
医疗律师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对专业知识要求高、培养时间较长、需求较少以及潜在风险较高等原因所致。
医疗律师之所以相对较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法律专业与医学专业的不同:医疗律师需要同时掌握法律知识和医学知识,以便能够全面理解医疗案件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医疗律师必须具备法学和医学双重背景,而这样的人才相对较少,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医疗律师。
2. 法律领域的竞争性:在法律行业中,竞争非常激烈,人们普遍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法律领域,如商业法、刑法等。相比之下,医疗领域的法律问题相对较为专业和独特,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理解。这也导致了相对较少的人选择从事医疗法律事务。
3. 医疗纠纷的复杂性:医疗法律案件通常非常复杂,需要医疗律师具备深入的医学知识和法律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责任,并提供有效的法律解决方案。这种综合性的要求对医疗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进一步限制了医疗律师的数量。
4. 法律体系的差异:各国法律体系中,对医疗法律问题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在一些国家,医疗纠纷在法律方面得到相对较好的解决,医疗律师的需求相对较少。而在另一些国家,医疗法律问题的处理相对滞后,医患矛盾相对突出,对医疗律师的需求更大。
医疗律师之所以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医学与法学的复合知识要求、法律领域的竞争性、医疗纠纷的复杂性以及法律体制的差异等综合因素所致。
有,但是比较少,因为医疗纠纷做得好的律师必须要有临床医学工作基础,而且必须在一线大内或大外科干过,干辅助科室的业务能力还不够,这种专业背景出来再做律师的,才会比较靠谱。本律师在浙江这边三甲医院ICU科工作十几年出来的,类似的律师基本零零星星分散在全国各地,你所在的区域内是否有,就难说了。你如果要找医疗律师的话其实也不难,为提高效率可以先从百度等网上查找一下,先定位出几位候选,然后可以对这几位候选人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以防被一些徒有其名的律师“忽悠”。你可以简单注册并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可以输入这些律师的名字和事务所名称,同时全文搜索关键词“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就可以看到这些律师代理的医疗案件,快速浏览至判决书结尾看”判决如下“部分,看一下哪位律师比较靠谱,胜诉多,败诉少,撤诉也少(撤诉等同于败诉),确实能帮当事人赔到钱。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数据是各地人民法院上传的,具有最终的公信力,懂得运用大数据平台,你就不会再迷惘了。
做医生好,医生坐着等客人来。
律师除非很出名,否则要自己到处找案件。因为人家去律师事务所,都是指定了某人接案件。或者律师事务所,案件不够,就要自己到处发掘案件,自己到处宣传自己,找客户,
而且律师事务所,生意不好就可以裁员。
医院没那么容易裁员。除非那个医生严重出错。否则是不可能裁员的。
医生还可以考级,考级后,依旧做同样事情,但是收入提升了。还有律师要到处跑来跑去,医生不需要到处跑。
因为律师要出门取证,或者拿资料,找证人帮忙。去某些部门,比如去拘留所问话取证必须要律师亲自去。
比如要跑一趟去谋小区看证据。去找某人问问话,笔录一下资料。
还有的是案件审理有地域限制。很多案件是原告迁就被告,在被告所在地法院处理,所以要出差办公。
有的原告全权受理给律师处理。
要执行对方资产,而某人物业资产在外地,也是要跑一趟,看看。
律师可以不跑,打电话问情况,问问资产出售了吗。出售多少钱。
但是这样变成好像不够专业。不够负责。影响自我形象。
医生不需要到处跑。
我个人认为医生更加好。
刚好我对医生和律师两个行业还算都比较熟悉(手动狗头)。我们家族除了我以外,基本只从事两个职业——工程师和医生。我们家族有各种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电气工程师、通讯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化工工程师……),也有各种医生(外科、内科、诊断科、营养科……)。作为两种专业人士,我们也经常用医生和律师来进行比较。其实如果对比两种职业的话,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医生好比是家猫,而律师就是野狗……
在中国的医疗体制下,绝大部分医生,特别是高级专家,都是就职于体制内。医生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并且单纯,你可以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专业领域,用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对医生来说,专业能力就是评价自身价值和体现自身价值最客观也是最直接的标准。只要你愿意,基本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医学的理论和临床之间联系密切,很多资深学术大牛,自己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法学嘛,我就不说什么了……法学教学和司法实践完全是两张皮)。
你不要看那些医生各种吐槽,其实他们已经是站在精英阶层的位置,同时通过从医,已经为二代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这才有机会让二代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相反,律师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我给律所新人培训时候,首先就说,律师行业是一个自由职业,这种自由首先就是喝西北风的自由。律师行业没有客观的评价体系和判断标准,律师的发展空间、业务收入、社会地位等,往往与专业能力不成正比关系。一个律师,基本上只有1/3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业务,而各种业务关系拓展往往占据了更多的时间。你有机会观察一下,会发现律所的大佬了,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向体制内靠拢,不管是做个两会代表,还是索性跳到体制内,都大有人在。
相对于医学来说,其实法学更容易入门一些。从路径依赖和耗散发展理论来说,我其实不太建议你直接转入法学领域——最简单的,你之前五年的医学院经历就成了沉默成本。
我倒是建议你可以做一个计划,先读完医学硕士,同时在此期间旁听法学院本科课程并争取通过司法考试(你目前应该还可以以非法本身份参考)。之后,如果你发现你确实热爱法学,并且愿意接受挑战,这个时候可以转行律师,同时发挥你的医学专业优势,做一个医疗领域内的专业律师。
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龚楠律师,以前是我同事,她就是在读完北医的本科以后才转到律师行业,依靠自己的专业背景,在医疗法律服务(包括医疗纠纷以及医学法律风险控制)方向做得风生水起。这种成功的路径你完全可以复制——要知道,越是专业领域,对于律师的要求越高,竞争越少,收益越大(反之,万金油律师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其实如果你愿意的话,还有一个脑洞更大的方案。你可能知道,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中国其实是允许从事法学教学的老师同时做兼职律师的。那么就有了一种选择:你可以在拿到医学硕士以后,找一个学校,从事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或者鉴定科学的学术研究,同时以教职身份申请兼职律师……
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中还充满各种偶然性,这也是人生的乐趣之一。
没有饱和!但是没有饱和的领域你进不去!你进的去的不饱和领域你不想去!
一方面,几乎没有人能符合这些领域的要求,很多重要领域的业务绝大部分律师根本没能力去做,符合要求的一般又会有更好的职业可以选择。另一方面,律师行业的执业技能培训又严重缺乏,律师出师的方式大多局限于“拿小案子练手”。可是很多领域根本就没有小案子!所以很多领域就是当年先吃螃蟹的那几个律师闯荡出来功成名就,然后后进律师跟着这几个大佬偷师。都21世纪了,律师行业还局限在古代的师徒传承模式,自然空留蓝海,望海兴叹。这就是不饱和的领域进不去,那什么是进的去的不想去呢?县级、甚至乡镇市场。很好理解,中国广阔的县乡镇市场,一方面没有消费能力,一万块律师费的都算大案子(北京很多所一万块的案子都是看都不看,不接的)。
另一方面,没有为法律服务付费的习惯,看不到法律服务的价值。我曾经见过好几次这种情况,法律与一般的民俗不一致还好,老乡们能感觉到你的工作价值,如果不幸的法律规定与民俗规定一致,一个骗钱的名头你是跑不了了,甚至还会有费用上的纠纷,本来就挣不到个仨瓜俩枣,还可能被投诉……这样的市场,你想不想去?至于大家都能做的,比如一般的离婚呀(离婚也有很复杂的),一般的合同纠纷呀(一样有很复杂的),诸如此类,谁都能做,当然是打破头的抢案子,如果只办这些案子,中国的律师不仅饱和,简直富裕到不可思议。为什么现在的律师都在强调要走专业化道路,我想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