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纠纷找律师还是劳动仲裁好
82人浏览
2025-09-14 19:41:26
共6个回答
相关推荐
更多-
劳动纠纷的官司律师怎么收费的 6个回答
-
劳动纠纷的律师费可以要求败诉方承担吗 6个回答
-
劳动纠纷律师哪个有名 7个回答
-
劳动纠纷有不收费的律师吗 7个回答
-
劳动纠纷的律师费用一般是多少钱 7个回答
最新问答
更多-
律师代理刑事案件分哪些阶段
2025-09-146个回答
-
刑事案件律师看了案卷可以和家属说情况吗
2025-09-146个回答
-
律师能在私企任职吗
2025-09-142个回答
-
律师事务所证书怎么办理
2025-09-142个回答
-
律师执业初期拓展业务的几点方法
2025-09-142个回答
-
第三人可以委托律师吗
2025-09-142个回答
-
当律师需要司法考试吗
2025-09-142个回答
-
债务纠纷请律师大概要多少钱
2025-09-142个回答
是否需要请律师代理,应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根据规定,律师代理参加诉讼或仲裁,应该以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为前提。对于因劳动纠纷而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可以不委托律师代理,而由自己直接参与劳动仲裁活动。
法律分析
是否需要请律师,应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在法律上并无限制性的规定。而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缺少相应的法律知识和实务操作经验的,建议尽量委托律师代理参与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通过律师的代理,当事人可以更好在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这些规定,都明确了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的,当事人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先经过仲裁,对仲裁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工作纠纷涉及到劳动法相关的权益保护问题,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找律师或是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下面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详细的回答。
1. 找律师:
- 优势:
- 律师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分析案件,为当事人提供合理的法律建议。
- 律师可以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程序,处理各类法律文件和证据,提供辩护。
- 在引导当事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时,律师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充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 劣势:
- 找律师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费用可能因律师的知名度和案件复杂程度而有所差异。
- 诉讼程序可能耗时较长,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法预测最终胜诉的结果。
- 需要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当事人需要主动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配合律师进行案件分析和策略制定。
2. 劳动仲裁:
- 优势:
- 劳动仲裁机构是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具有独立公正的特点,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中立的调解和裁决。
- 劳动仲裁程序相对简便快捷,一般以仲裁庭为主导,不需要像诉讼一样进行法庭审理。
- 劳动仲裁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结果进行强制执行。
- 劣势:
- 劳动仲裁并非所有纠纷都适用,对于某些复杂的案件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解决。
- 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当事人可能需要接受无法上诉的结果,无法继续追求诉讼程序。
- 劳动仲裁机构的资源有限,可能会面临案件堆积和办理周期较长的情况。
找律师和劳动仲裁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纠纷的性质和当事人的实际需求。对于一些纠纷较为复杂、涉及较大利益的情况,建议咨询律师并根据律师的建议决定是否进行诉讼程序;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劳动争议,或是希望通过中立机构进行调解的情况,劳动仲裁可能更加适合。
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双方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争议的途径。当然协商解决是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程序或仲裁程序。2、调解程序。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自愿的,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该案件; 当事人可不经过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工会与用人单位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适用调解程序,当事人应直接申请仲裁。3、仲裁程序。若经过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程序是强制性的必经 程序,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案条件,仲裁委员会即予受理;当事人如果要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 议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4、法院审判程序。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也可以自己申请法律援助。劳动者进行劳动仲裁,一般由劳动者进行举证。申请劳动仲裁应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申请书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经仲裁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如果生活困难无力支付仲裁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减免或缓交。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说明理由,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视情况而定,发生劳动纠纷,即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也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
明显是用人单位过错的时候,劳动者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可以由其通过行政干预快速解决问题。当劳动者和单位有劳动争议纠纷,劳动监察大队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的时候,就要通过劳动仲裁来裁决了。劳动仲裁的优势是,属于准司法程序,经过劳动仲裁委出具的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劣势是,如果劳动者自己对劳动法方面的知识不懂,需要请律师,如果涉案标的不大,可能会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劳动监察大队的优势是,程序简单快捷,不需要花钱找律师,劳动者只要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即可;劣势是,各地劳动监察大队的执法力度并不太严,到最后可能会不了了之。如果从时间效率上来看,劳动者投诉后劳动监察部门会及时处理纠纷,而劳动仲裁除了需要走时间程序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应诉的能力,同时即使有了仲裁结果,如果用人单位不服裁决还会提出向法院申请诉讼,拖延时间更久不利于纠纷解决。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申请劳动仲裁或劳动监察大队投诉都是差不多的。劳动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所需要材料如下:
1、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有管辖权的劳动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以及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并应有投诉人的签名或盖章。
2、投诉人证明材料,投诉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或注册登记资料确实不能提供的,经说明后可不提交。集体投诉推荐代表的还需要提交推荐人签章的推荐委托文书。
3、相关证据材料,提交必要证据材料以证明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如证明劳动关系及与投诉请求有关的证据材料。具体事宜可以直接咨询劳动局,以劳动局的要求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